催眠为何是一门语言?
带入以上两点, 学习语言 和被动环境。
植入trigger的过程是不是很像学习新单词的时候, 甚至可以直接叫做学习trigger。 他需要你的注意力, 需要你的信任, 需要你潜意识去相信。 当你零基础时 你会去死记硬背。而到未来某一时刻使用时 突然发现自己下意识用这个新单词做出回应, 这一个学习才算是真正的完成并伴随着他这一次的使用环境植入了你的潜意识。 trigger何尝不是,当你零基础时,你的老师或者是那个熟悉的声音会告诉你一些声音并告诉你你应该做出什么反应, 你需要去记住 并在将来做出调用潜意识的反应。 当你有一定基础后, 你会下意识的把这个trigger跟之前某些已经潜意识记住的对应或者拼接。 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就加深了你之前潜意识记住的trigger理解。 也就是为何听越多越有效。
第二点, 被动学习语言环境。 为何催眠音声需要你深呼吸和相信那个声音。 为何好的性转音声并不会反反复复的强调 相信 这一点, 而是重点强调你在另外一个环境? 为何催眠音声强调周围要安静?为何催眠音声不希望你去思考?
在一个被动的陌生的日常环境里(注意是日常,非极端,比如吃饭), 你会下意识的去观测,去学习。 看看别人说的声音之后对应的行为。 以此为代表记住这一点。这时你不会 怀疑他做的这个行为正确, 他一定是正确的。 最多只会是疑惑, 疑惑自己是否正确解读到了他表达的意思。 而在这个环境下有一个你熟悉的人在引导你,在告诉你这些分别对应的是什么意思时, 你不会怀疑, 你会感激, 会去记,去信任。这种情境下 当你在遇到跟你之前潜意识不一样的知识时, 你有可能会跳过疑惑对照这个过程, 而是简单的进行覆盖, 把你自己的知识覆盖成她所表达的。
催眠具体是如何表达的, 常见的方法有两个,且同时使用,一个是安静的深呼吸以及注意力转移, 使得你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进入了一个自己之前不熟悉的状态,或者所谓被动的陌生环境,且这是舒服的,是你所追求的。一个是把你在催眠之前在你身边的物体跟另外一个不存在在你身边但 感受近似的东西联系起来, 进行替换。 比如裹成茧的被子和紧身衣, 在第一个状态下用第二个方式进行暗示,并且因为你对声音的信任程度不同导致 潜意识判断混乱, 此时再加上那个声音不断强调重复这一点,就更有可能进行潜意识知识覆盖,至少是短暂的潜意识知识覆盖。
也是因此, 催眠是安全的, 就像一门语言, 只有你在那个环境下 需要使用或调用那些单词句子时才会启用。(当然你要自己催眠自己,自己引导自己产生联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